第12章 正式改造 他們距離桃花村,卻已然很近……
關燈
小
中
大
翻山越嶺,劃船渡河。
一行三十人自郡府出發已有整整十天,其中半數是腰挎大刀的小吏,半數是正經登記在冊的地方兵。
說白了,這是趟“征稅征兵”的肥差,無非就是路途遠些,地界偏些。
正如領頭的太守親信薛波所說: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。焉能不繳稅服役?”
此行究竟有無道理沒幾個人關心,大家的全部註意力都在這一路的苦頭上。
不少人心裏後悔著,早知就不來了。荒山野嶺的,連個遮風擋雨的地方都沒有。
晨起拔營,日落安寨。人多,環境差,紀律松散,光吃喝拉撒這些瑣事就足夠麻煩。
這日,眾人上午剛整理好帳篷,行走不到半晌,就見陰雲自北湧來。
繼續走,還是就地歇息?
漁人常年漂泊江溪,靠天吃飯,對氣候很是敏覺敬畏,提議道:“不如尋處平坦的山地,盡快搭帳篷吧。”
若是在山裏澆成個落湯雞,狼狽不說,染上病才是真的要命。
隊伍暫時停下,紛紛瞧向領頭的薛波。
薛波斜眼覷了眼天色,不以為意地開口道:“高山氣候多變,這黑雲看似來勢洶洶,待風吹過不一會兒就放晴了。”
“戴上鬥笠蓑衣,繼續前進。”
漁人心裏滿不讚同,卻沒有立場反對,只能默默套好蓑衣。
幾百年了桃花村都在那裏,也不會跑,他們早晚能找到。更何況他早在離開之時做了那麽多的標記,準錯不了。
雨點砸下,落在鬥笠之上綻開,“乓乓”作響。
薛波絲毫不慌,倒是問向漁人:“你下一個標記長什麽樣子?”
雨聲漸大,漁人扯著嗓子:“是塊巨石,恰好狹窄的那頭指向山溪的方向。”
那是他最後一個標記,也是天然的指引。待找到了當日的山溪,逆水行舟,定能尋到桃源!
“哈哈,看來是老天有助我們啊。”薛波很是得意。
少說五百人的賦稅追繳,還有徭役,大人準能在今年的官員考核中脫穎而出。而他也能雞犬升天,跟著太守大人更上一層樓。
一陣風卷過,薛波頭頂的鬥笠飛了。
“大人,這裏還有多的。”有眼色的小吏連忙遞上。
薛波不緊不慢地系好繩結,心裏念叨著,好兆頭,這就叫扶搖直上!
雨勢又急又猛,眾人辛苦挨著。如此罕見的大雨,想來定是如薛波所說,一會兒就停了。
龜速前行了約半個時辰,隊伍早就魂飄神離,只知僵硬地挪著步子。
薛波攥緊了好似下一秒就要被風掀跑的鬥笠,高喊道:“前方便是樹林,且先進去躲躲雨,午後再走。”
還走?漁人感覺自己渾身上下都是冰冷的,哪怕穿著蓑衣,裏面的衣裳鞋襪也都跟濕透了一樣。
像是印證了眾人心裏的哀嚎,剛鉆進林子的邊緣,只見外圈一棵矮樹仿佛終於挨不住了這疾風驟雨一般,“吱呀”著攔腰斷折,倒在地上。
漁人瞧瞧自己,再看身邊一群落湯雞,心裏打著鼓。
他之所以將桃花源的事情告訴太守,就是不想再過辛苦打漁卻所得無幾的底層日子。
若是能立個功,得份衙門裏穩定的鐵飯碗差事,不比每年繳了稅糧後一場空的強。
可如今看到衙門裏的兄弟們這等鬼天氣都要跋山涉水,便知這公家飯也不是好吃的啊。
如何是好,如何為好呢?
***
自午後起,瓢潑大雨不停歇地下了一天,夜晚才漸漸轉小。
清早,槿榮從窗縫中見日光透進來,欣喜地掀被下床,趿上鞋子出了門。
雨後田野和山間的清香沁人心脾,聞著就讓人覺得生活美妙而飽含希望。
槿榮吃過飯趕到蓄肥池,那裏已經聚著幾位鄉親們。
“你回去吧妹子。油麻辮都綁好了,挖坑埋管的事交給我們男人就好。”今日輪班的村人勸說道。
槿榮無奈地搖搖頭,剛要上去掰扯兩句,只聽系著頭巾的高個姑娘說道:
“大哥們這就想岔了。我自小就喜歡搗鼓這些土啊、陶啊什麽的。此番過來一是幫忙,二也是滿足我的偏好罷了。”
村人們瞅著滿地的陶管,心裏琢磨著。小孩兒都愛玩土沒錯,難道長大後男的和女的還能一樣?
高個姑娘繼續道:“更何況,咱們忙活又不為別的,哪裏就是苦差事了。想到秋日能添上幾重收成,我不知道有多願意幹活!”
村人們你瞧瞧我,我瞧瞧你。妹子這話說的,倒把他們為什麽主動來參與修蓄肥池、埋主管道的緣由給道出來了。
只是……從沒有女人參與蓋房挖坑的例子啊。
槿榮適時夾著繪圖木板趕到:“既然人家喜歡,又不嫌苦,那還勸什麽?”
得,這不就是一例。
先頭阻攔的村人們松了口:“也行,咱都是為了把日子過好。沒有攔著不許誰勞動的道理。”
也有人期待地笑了:“老話咋說的?男女搭配,幹活不累。”
事實證明,老話未必靠譜;便是男女齊上陣,累還是會累的。
比起修蓄肥池,埋管雖然對精準度的要求不那麽苛刻,卻是重覆性極高的工作。
陶管已經綁上油麻,一節一節的承接妥當,只待在外壁連接處抹上石膏密封。
桃花源氣候溫和,倒不用像北方那樣需要考慮凍土層的問題。故而挖坑無需過深。
高個姐姐做事穩當。她砍了幾根竹子,按照槿榮吩咐的長度削成等高的竿子,插入雨後松潤的土地中,恰好是需要挖坑的深度。
眾人按部就班地挖坑、埋管、填土。
“輪換著來,別逞能。回頭胳膊肩膀和腰累出毛病,可夠不上。”槿榮提醒道。
重覆的,機械性的勞動最易對人身體造成損傷。縱然勞動細化後能大大提升效率,槿榮也不打算如此安排。
村子不大,午飯的裊裊炊煙剛剛升起,這邊陶管就埋到人家的門後了。
高個姐姐揮動石鍬填回最後一抔土,用鍬背壓平。
“可以通知鄉親們聯通自家的管道,改建茅廁了吧?”她擡起手臂抹了把汗,問向槿榮。
“正是,下午咱們歇歇。只要盯著管道的承接就好,有問題的隨時搭把手。”槿榮交待道。
玉璧畫卷雖說沒在蓄肥池和管道上幫她什麽忙,然而它本身提供的桃花村地圖就是最大的助力。
參考著村裏各家各戶的方位,槿榮方能設計出最為合理妥當的路線。
通往村中蓄肥池的主管道離各家的距離,多則三兩丈,少則一丈。
不過一個下午,家住村子中間的鄉親們便各自完成了家門口管道的鋪設和承接。
前幾日人人都好奇圍觀的蓄肥池,如今便與自家茅廁通聯起來。
“聽說,陶管埋好後能用上一百年也不帶壞的。”
“這可不正是辛苦三兩天,享用一輩子的事嗎!”
唯一一戶沒參與的老胡家,眼看左鄰右舍嘁裏喀嚓就把管埋好了,如今正在熱火朝天地砌磚抹灰修整茅廁,也沒忍住動了心思。
家家茅廁都幹幹凈凈的,就他家的臟臭,也不是那麽一回事啊!
他們從廚房舀出一斤半糯米,找到正在教人家怎麽承接陶管的槿榮。
“槿榮你看,這是均攤下來的材料,我家能不能也通上蓄肥池啊?”
槿榮仰起頭,拍拍手上的土,應答道:“當然可以。大伯讓人去陶窯跟我哥哥說一聲,把我家的管先拉走,明日再燒份一樣的就行了。”
“好好好。”胡伯本以為要過兩天的,如今就能成,裴家兄妹真是熱心腸。
只一陣風的功夫,就見兩人推著平板車從陶窯的方向回來。
槿榮忙中瞥了一眼,叫住他們:“大伯,那根彎彎的管子怎麽沒拿呢?”
那是她特地設計的反水管,彎曲處始終能存水,可以隔絕下水道裏的臭氣,可謂廚衛裝修必備。
“裴松跟我們說啦,不過那個燒制起來比較麻煩,我就沒要,撿了根多餘的直管充數。”
槿榮曉得,燒制反水管是有一點費事。但若是與收效比起來,也還好吧。
她勸說道:“不安這個,茅廁會返味兒的;只要安了它,保管一點都不臭。”
胡伯擺擺手道:“啥臭不臭的,總不能比現在更臭,將就下就行啦。”
這,算了。胡伯一家就是那“新事物發展曲線理論”中典型的晚期追隨者。
等他見家家戶戶的廁所都不臭,就自家臭的時候估計就會動作了。
槿榮並不勉強胡伯等人,也是因為她此番建設的目的始終只有三個。
一是改善自家的居住環境;二是幫村裏解決肥料短缺的危機;三是提高桃花村的衛生條件,讓系統滿意。
目前資源有限,只要能做到人畜汙物統一封閉處理,就很好了。
也因此,她給鄉親們提供了幾個改造茅廁的靈活方案,各家具體怎麽改是人家的自由。
新蓋房的人家幹脆直接用磚瓦蓋茅廁,保暖又不漏水。唉不對,如今不能叫茅廁了,該叫“廁所”。
至於廁所裏的坑更是花樣多多。或是砌磚,或是壘石板,有的人家還用燒制了個陶盆,很有現代的意思。
槿榮唯一提醒大夥兒的便是沖水這件事。
“廁所用過後一定要沖水,至於沖的是什麽水倒不講究。洗菜水,刷鍋水,或者是雨水都可以。”
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是預備了一個大水缸或者大水桶在一旁,上面浮著一口大瓢。
隨手沖一沖,便幹幹凈凈。
村中的茅廁全部改造完成,明日便是村西,後日就是村東。
槿榮忙裏偷閑地取出玉璧瞧了兩眼。
隨著茅廁改造,原先畫卷上蔫蔫的小桃花也精神了許多,遠勝過那些人家養豬養雞的圈棚。
槿榮拉高視角,找到漁人他們。
一日大雨耽誤了隊伍不少行程,許多人看著一副病怏怏無精打采的模樣。
但是他們距離桃花村,卻已然很近很近了。
槿榮凝視著畫卷中僅剩的一處標記,有點好奇。此處是塊巨石,風雨不動,能如何改呢?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一行三十人自郡府出發已有整整十天,其中半數是腰挎大刀的小吏,半數是正經登記在冊的地方兵。
說白了,這是趟“征稅征兵”的肥差,無非就是路途遠些,地界偏些。
正如領頭的太守親信薛波所說: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。焉能不繳稅服役?”
此行究竟有無道理沒幾個人關心,大家的全部註意力都在這一路的苦頭上。
不少人心裏後悔著,早知就不來了。荒山野嶺的,連個遮風擋雨的地方都沒有。
晨起拔營,日落安寨。人多,環境差,紀律松散,光吃喝拉撒這些瑣事就足夠麻煩。
這日,眾人上午剛整理好帳篷,行走不到半晌,就見陰雲自北湧來。
繼續走,還是就地歇息?
漁人常年漂泊江溪,靠天吃飯,對氣候很是敏覺敬畏,提議道:“不如尋處平坦的山地,盡快搭帳篷吧。”
若是在山裏澆成個落湯雞,狼狽不說,染上病才是真的要命。
隊伍暫時停下,紛紛瞧向領頭的薛波。
薛波斜眼覷了眼天色,不以為意地開口道:“高山氣候多變,這黑雲看似來勢洶洶,待風吹過不一會兒就放晴了。”
“戴上鬥笠蓑衣,繼續前進。”
漁人心裏滿不讚同,卻沒有立場反對,只能默默套好蓑衣。
幾百年了桃花村都在那裏,也不會跑,他們早晚能找到。更何況他早在離開之時做了那麽多的標記,準錯不了。
雨點砸下,落在鬥笠之上綻開,“乓乓”作響。
薛波絲毫不慌,倒是問向漁人:“你下一個標記長什麽樣子?”
雨聲漸大,漁人扯著嗓子:“是塊巨石,恰好狹窄的那頭指向山溪的方向。”
那是他最後一個標記,也是天然的指引。待找到了當日的山溪,逆水行舟,定能尋到桃源!
“哈哈,看來是老天有助我們啊。”薛波很是得意。
少說五百人的賦稅追繳,還有徭役,大人準能在今年的官員考核中脫穎而出。而他也能雞犬升天,跟著太守大人更上一層樓。
一陣風卷過,薛波頭頂的鬥笠飛了。
“大人,這裏還有多的。”有眼色的小吏連忙遞上。
薛波不緊不慢地系好繩結,心裏念叨著,好兆頭,這就叫扶搖直上!
雨勢又急又猛,眾人辛苦挨著。如此罕見的大雨,想來定是如薛波所說,一會兒就停了。
龜速前行了約半個時辰,隊伍早就魂飄神離,只知僵硬地挪著步子。
薛波攥緊了好似下一秒就要被風掀跑的鬥笠,高喊道:“前方便是樹林,且先進去躲躲雨,午後再走。”
還走?漁人感覺自己渾身上下都是冰冷的,哪怕穿著蓑衣,裏面的衣裳鞋襪也都跟濕透了一樣。
像是印證了眾人心裏的哀嚎,剛鉆進林子的邊緣,只見外圈一棵矮樹仿佛終於挨不住了這疾風驟雨一般,“吱呀”著攔腰斷折,倒在地上。
漁人瞧瞧自己,再看身邊一群落湯雞,心裏打著鼓。
他之所以將桃花源的事情告訴太守,就是不想再過辛苦打漁卻所得無幾的底層日子。
若是能立個功,得份衙門裏穩定的鐵飯碗差事,不比每年繳了稅糧後一場空的強。
可如今看到衙門裏的兄弟們這等鬼天氣都要跋山涉水,便知這公家飯也不是好吃的啊。
如何是好,如何為好呢?
***
自午後起,瓢潑大雨不停歇地下了一天,夜晚才漸漸轉小。
清早,槿榮從窗縫中見日光透進來,欣喜地掀被下床,趿上鞋子出了門。
雨後田野和山間的清香沁人心脾,聞著就讓人覺得生活美妙而飽含希望。
槿榮吃過飯趕到蓄肥池,那裏已經聚著幾位鄉親們。
“你回去吧妹子。油麻辮都綁好了,挖坑埋管的事交給我們男人就好。”今日輪班的村人勸說道。
槿榮無奈地搖搖頭,剛要上去掰扯兩句,只聽系著頭巾的高個姑娘說道:
“大哥們這就想岔了。我自小就喜歡搗鼓這些土啊、陶啊什麽的。此番過來一是幫忙,二也是滿足我的偏好罷了。”
村人們瞅著滿地的陶管,心裏琢磨著。小孩兒都愛玩土沒錯,難道長大後男的和女的還能一樣?
高個姑娘繼續道:“更何況,咱們忙活又不為別的,哪裏就是苦差事了。想到秋日能添上幾重收成,我不知道有多願意幹活!”
村人們你瞧瞧我,我瞧瞧你。妹子這話說的,倒把他們為什麽主動來參與修蓄肥池、埋主管道的緣由給道出來了。
只是……從沒有女人參與蓋房挖坑的例子啊。
槿榮適時夾著繪圖木板趕到:“既然人家喜歡,又不嫌苦,那還勸什麽?”
得,這不就是一例。
先頭阻攔的村人們松了口:“也行,咱都是為了把日子過好。沒有攔著不許誰勞動的道理。”
也有人期待地笑了:“老話咋說的?男女搭配,幹活不累。”
事實證明,老話未必靠譜;便是男女齊上陣,累還是會累的。
比起修蓄肥池,埋管雖然對精準度的要求不那麽苛刻,卻是重覆性極高的工作。
陶管已經綁上油麻,一節一節的承接妥當,只待在外壁連接處抹上石膏密封。
桃花源氣候溫和,倒不用像北方那樣需要考慮凍土層的問題。故而挖坑無需過深。
高個姐姐做事穩當。她砍了幾根竹子,按照槿榮吩咐的長度削成等高的竿子,插入雨後松潤的土地中,恰好是需要挖坑的深度。
眾人按部就班地挖坑、埋管、填土。
“輪換著來,別逞能。回頭胳膊肩膀和腰累出毛病,可夠不上。”槿榮提醒道。
重覆的,機械性的勞動最易對人身體造成損傷。縱然勞動細化後能大大提升效率,槿榮也不打算如此安排。
村子不大,午飯的裊裊炊煙剛剛升起,這邊陶管就埋到人家的門後了。
高個姐姐揮動石鍬填回最後一抔土,用鍬背壓平。
“可以通知鄉親們聯通自家的管道,改建茅廁了吧?”她擡起手臂抹了把汗,問向槿榮。
“正是,下午咱們歇歇。只要盯著管道的承接就好,有問題的隨時搭把手。”槿榮交待道。
玉璧畫卷雖說沒在蓄肥池和管道上幫她什麽忙,然而它本身提供的桃花村地圖就是最大的助力。
參考著村裏各家各戶的方位,槿榮方能設計出最為合理妥當的路線。
通往村中蓄肥池的主管道離各家的距離,多則三兩丈,少則一丈。
不過一個下午,家住村子中間的鄉親們便各自完成了家門口管道的鋪設和承接。
前幾日人人都好奇圍觀的蓄肥池,如今便與自家茅廁通聯起來。
“聽說,陶管埋好後能用上一百年也不帶壞的。”
“這可不正是辛苦三兩天,享用一輩子的事嗎!”
唯一一戶沒參與的老胡家,眼看左鄰右舍嘁裏喀嚓就把管埋好了,如今正在熱火朝天地砌磚抹灰修整茅廁,也沒忍住動了心思。
家家茅廁都幹幹凈凈的,就他家的臟臭,也不是那麽一回事啊!
他們從廚房舀出一斤半糯米,找到正在教人家怎麽承接陶管的槿榮。
“槿榮你看,這是均攤下來的材料,我家能不能也通上蓄肥池啊?”
槿榮仰起頭,拍拍手上的土,應答道:“當然可以。大伯讓人去陶窯跟我哥哥說一聲,把我家的管先拉走,明日再燒份一樣的就行了。”
“好好好。”胡伯本以為要過兩天的,如今就能成,裴家兄妹真是熱心腸。
只一陣風的功夫,就見兩人推著平板車從陶窯的方向回來。
槿榮忙中瞥了一眼,叫住他們:“大伯,那根彎彎的管子怎麽沒拿呢?”
那是她特地設計的反水管,彎曲處始終能存水,可以隔絕下水道裏的臭氣,可謂廚衛裝修必備。
“裴松跟我們說啦,不過那個燒制起來比較麻煩,我就沒要,撿了根多餘的直管充數。”
槿榮曉得,燒制反水管是有一點費事。但若是與收效比起來,也還好吧。
她勸說道:“不安這個,茅廁會返味兒的;只要安了它,保管一點都不臭。”
胡伯擺擺手道:“啥臭不臭的,總不能比現在更臭,將就下就行啦。”
這,算了。胡伯一家就是那“新事物發展曲線理論”中典型的晚期追隨者。
等他見家家戶戶的廁所都不臭,就自家臭的時候估計就會動作了。
槿榮並不勉強胡伯等人,也是因為她此番建設的目的始終只有三個。
一是改善自家的居住環境;二是幫村裏解決肥料短缺的危機;三是提高桃花村的衛生條件,讓系統滿意。
目前資源有限,只要能做到人畜汙物統一封閉處理,就很好了。
也因此,她給鄉親們提供了幾個改造茅廁的靈活方案,各家具體怎麽改是人家的自由。
新蓋房的人家幹脆直接用磚瓦蓋茅廁,保暖又不漏水。唉不對,如今不能叫茅廁了,該叫“廁所”。
至於廁所裏的坑更是花樣多多。或是砌磚,或是壘石板,有的人家還用燒制了個陶盆,很有現代的意思。
槿榮唯一提醒大夥兒的便是沖水這件事。
“廁所用過後一定要沖水,至於沖的是什麽水倒不講究。洗菜水,刷鍋水,或者是雨水都可以。”
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是預備了一個大水缸或者大水桶在一旁,上面浮著一口大瓢。
隨手沖一沖,便幹幹凈凈。
村中的茅廁全部改造完成,明日便是村西,後日就是村東。
槿榮忙裏偷閑地取出玉璧瞧了兩眼。
隨著茅廁改造,原先畫卷上蔫蔫的小桃花也精神了許多,遠勝過那些人家養豬養雞的圈棚。
槿榮拉高視角,找到漁人他們。
一日大雨耽誤了隊伍不少行程,許多人看著一副病怏怏無精打采的模樣。
但是他們距離桃花村,卻已然很近很近了。
槿榮凝視著畫卷中僅剩的一處標記,有點好奇。此處是塊巨石,風雨不動,能如何改呢?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